您现在所在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新闻中心

News

70岁剑客挥斥方遒,古稀之年的世锦赛征途

2025-09-2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清晨六点,天光微熹,苏州古城的老城区还沉浸在睡梦中,但市体育馆二楼的击剑训练馆早已灯火通明,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规律地回荡在场馆内,一位身形清瘦、白发如雪的老人正全神贯注地挥舞着手里的花剑,步伐移动间带着年轻人般的敏捷,突刺动作凌厉如电——若不是那头银发和眼角的皱纹,很难想象这位剑客已年至古稀。

"手腕再压低三度,重心前移!"教练在一旁高声指导,老人调整姿势,继续与年轻对手过招,护面下的目光锐利如鹰,他叫李哲远,今年70岁,是一名退休的机械工程师,也是中国 masters 击剑锦标赛年龄组别的卫冕冠军,而此刻,他正在为一场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做准备:参加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元老组的比赛。

银发剑客的崛起

李哲远的击剑故事并非始于年少时期,与那些从小接受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不同,他在退休后才第一次真正握起剑柄。

"六十五岁生日那天,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有未完成的梦想。"李哲远回忆道,手中轻轻擦拭着那把陪伴他五年的花剑,退休前,他是苏州一家精密机械制造厂的总工程师,整天与图纸和零件打交道,虽然年轻时对击剑有过兴趣,但工作和生活的重担让他始终没能踏上剑道。

退休后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体育馆看到一群老年人在练习击剑,那一刻内心的火花被重新点燃。"年龄从来不是限制,限制我们的是自己的想法。"李哲远说。

起步并不容易,老年人学习击剑面临着诸多挑战:身体灵活性下降、反应速度变慢、恢复能力不及年轻人,最初的几个月,他浑身酸痛,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,家人也不理解,觉得他"年纪大了还折腾"。

但李哲远有着工程师特有的执着和系统思维,他将击剑训练当作一个工程项目来对待,详细记录每次训练的数据,分析自己的弱点和进步,他研究了大量击剑比赛视频,甚至运用自己的机械工程知识,对装备进行了些许改良以提高舒适度。

70岁剑客挥斥方遒,古稀之年的世锦赛征途

"击剑是身体的象棋,既需要身体素质,更需要战略思维。"李哲远表示,这或许正是老年人也能在此项运动中表现出色的原因。

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训练,李哲远开始在国内元老击剑赛事中崭露头角,2023年,他在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中获得男子花剑65岁组冠军;2024年,更是卫冕成功,并将参赛年龄组别提高到了70岁组。

科学训练打破年龄界限

在李哲远的训练计划中,科学性占据核心地位,他的训练团队包括专业击剑教练、体能训练师和营养专家,全部针对高龄运动员的特殊需求量身定制。

"很多人对老年人有刻板印象,认为他们身体机能必然下降严重,但实际上,通过科学训练,很多年龄相关的衰退是可以减缓甚至部分逆转的。"张教练表示,作为李哲远的主教练,他专门研究过高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。

李哲远的周训练计划包括:三次技术训练,重点提升击剑技巧和战术应用;两次体能训练,注重核心力量、柔韧性和平衡能力;还有一次心理训练,通过视觉化技术和注意力练习提高比赛时的心理素质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李哲远还自己设计了几种训练器械,作为一名前机械工程师,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,改造了一些常见的训练设备,使其更适合老年运动员使用,他调整了反应训练机的灵敏度,设计了支持膝关节保护的步法训练器等。

营养方面,李哲远遵循专门为老年运动员制定的饮食计划,注重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肌肉质量,同时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。"年龄大了,恢复变得更重要,营养和休息与训练同样重要。"他说。

医学监测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,李哲远定期进行心脏功能、骨密度和关节健康的检查,确保训练不会超出身体承受范围。"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,我的目标是参赛,不是受伤。"他微笑着说。

70岁剑客挥斥方遒,古稀之年的世锦赛征途

老年体育的新时代

李哲远并非个例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健康意识提高,越来越多老年人开始参与竞技体育运动,国际上,元老锦标赛已成为多个体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,包括田径、游泳、羽毛球和击剑等。

世界击剑联合会自1980年代就开始举办世界元老击剑锦标赛,按年龄分组比赛,最高组别甚至包括80岁以上的选手,中国击剑协会也在近年来加强了对老年击剑运动的支持和推广,每年举办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,参与人数逐年增加。

"老年体育不是做做保健操那么简单。"北京体育大学老年体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教授指出,"许多老年人保持很高的竞技水平和训练强度,他们重新定义了人们对老龄化的认识。"

研究表明,适量竞技运动对老年人有多重益处,包括维持心肺功能、增强骨密度、改善平衡能力以减少跌倒风险,还有促进社交和心理健康的好处,更重要的是,它给予参与者目标感和成就感,这对退休后的生活调整尤为重要。

老年竞技体育也面临挑战,专业教练和训练资源的缺乏、社会认知的不足以及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都是制约因素,像李哲远这样能够获得系统训练支持的老年运动员仍然属于少数。

通往世锦赛之路

2025年世界击剑锦标赛元老组的比赛将在法国举行,李哲远已经开始全力备赛,他需要在国内选拔赛中取得好成绩,以获得参赛资格,这意味他必须与同龄段的最强选手竞争。

"我的优势可能是经验和心理素质。"李哲远分析道,"年纪大了,反而更能够冷静地阅读比赛,不那么容易紧张冲动。"

他的日常训练更加强化了,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,进行一小时的柔韧性和平衡训练;上午两小时技术训练;下午则根据计划进行体能训练或战术研究,他甚至请了一位视频分析师,帮助研究潜在对手的比赛录像。

"年龄只是数字,重要的是你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心灵。"李哲远说,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
家人也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为全力支持,妻子现在负责他的营养膳食,儿子则帮助管理训练数据和比赛日程。"看到他这么有激情和活力,我们感到很自豪。"李哲远的妻子说。

国内击剑界也开始关注这位特殊的运动员,一些年轻击剑选手甚至找他请教经验,称他为"最年长的师兄",李哲远很高兴能与年轻人分享心得:"击剑是一项可以终身的运动,我希望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人能够参与进来。"

银发浪潮中的体育精神

李哲远的故事超越了体育本身,成为积极老龄化的生动例证,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,如何让老年人保持健康、积极的生活状态成为重要课题,体育参与不仅促进身体健康,还能提供社交连接和心理满足感。

"我们不应该按年龄定义一个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。"社会老龄化研究专家刘教授评论道,"像李先生这样的长者展示了晚年生活的另一种可能——继续追求梦想,挑战自我。"

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积极推广"健康老龄化"概念,强调老年人能够继续做他们重视的事情,而不是仅仅关注疾病和失能,竞技体育参与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体现。

对李哲远而言,世锦赛不仅是比赛,更是一种态度的宣言。"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,改变人们对年龄的看法,无论年纪多大,都可以有梦想,并为之努力。"

击剑馆里,李哲远结束了上午的训练,汗湿的银发在灯光下闪着光,他缓缓摘下护面,目光投向远方,仿佛已经看到了法国世锦赛的剑道。

"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要在七十岁高龄还这么拼搏。"李哲远微笑着说,"我的回答是:为什么不是七十岁呢?年龄从来不是停止追求的理由。"

那把花剑在他手中,不再仅仅是体育器械,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延伸——犀利而不失优雅,传统而充满创新,正如这位古稀剑客正以手中剑,划破年龄的界限,向世界展示生命的无限可能。

搜索